應對氣候變化 建設韌性城市——“世界城市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上海舉辦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座城市的發展可以見證時代的變遷。時間是奇跡的創造者,回望數年來我國乃至世界城市建設,時光雖如白駒過隙,卻始終有一股磅礴向上的力量涌動不息。攜“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世界城市日”正以蓬勃朝氣,用中國智慧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新的智慧詮釋,在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學習的橋梁。
相約上海,遇見精彩。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將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上海舉辦,今年的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韌性城市”,此次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國人居署共同主辦。
在日前于上海舉行的2021“世界城市日”推廣活動上,中共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王醇晨表示,在今年“世界城市日”活動中,各方齊心協力、共同攜手,將“世界城市日”這張飽含中國特色和海派底蘊的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具魅力、更富活力,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此外,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的新聞媒體單位,中國建設報社將于10月31日在中國主會場同期舉辦“2021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論壇”,并于10月23日在湖南長沙舉辦2021“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配套活動之一——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株潭)城市更新論壇。
聚焦韌性城市建設
在搜索引擎中鍵入“韌性城市”,可以跳出2000多萬個答案。按照國際組織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定義,“韌性城市”指城市能夠憑自身的能力抵御災害,減輕災害損失,并合理地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
有關專家表示,在當前學術和社會語境下,災害可以涵蓋自然災害、社會重大影響的事件(如戰爭)和健康(如疫情)等維度。城市韌性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論點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應對各種變化或沖擊,減少發展過程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
近年來,建設韌性城市已成為國際社會開展氣候行動、提升人類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內容。作為聯合國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日,2021“世界城市日”的年度主題確定為“應對氣候變化,建設韌性城市”。
作為《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的締約國,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在2021“世界城市日”推廣活動上,通過展示覆蓋“五個新城”及各區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綠色建筑等建設領域的重點和創新點,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住房、出行等問題,上海為國內各地打造韌性城市提供了嶄新的思路與見解。
王醇晨表示,“世界城市日”作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重要精神遺產,經過8年發展,全球影響力和品牌知曉度不斷擴大,為城市治理領域匯聚眾智、共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也為世界超大城市建設和治理提供了寶貴的中國方案和上海樣本。她希望,在今年“世界城市日”中,繼續深入研究與探討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在者舒心、來者傾心、未來者動心”的美好愿景落實在超大城市精細化建設治理和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實踐實干中,為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創造美好城市生活提供更深刻、更豐富的經驗啟迪,讓廣大市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人民城市建設的精度、厚度和溫度。
研判高質量發展路徑
建設更便捷、更宜居、更有溫度的美麗城市,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城市品質的基石,更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我國城鎮化已進入到中后期發展階段,城市建設、城市發展也進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已從過去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過渡到現在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若將視角放眼未來,可以肯定的是,持續推廣“世界城市日”,對于上海、中國乃至世界都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19年4月28日,上海市市長應勇在會見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麥慕娜·莫哈德·謝里夫一行時表示,上海愿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下,繼續深化與聯合國人居署的合作,在全球持續推廣“世界城市日”,促進各國城市相互借鑒發展和治理經驗,攜手破解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謝里夫說,期待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及上海在各領域的合作交流,希望上海繼續支持“世界城市日”活動,為世界分享更多解決城市發展共性問題的“上海方案”。
每年“世界城市日”期間,聯合國人居署都會舉辦全球主場活動,上海作為“世界城市日”的發源地,每年都會舉辦上海主場活動。
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的新聞媒體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輿論宣傳主陣地,中國建設報社始終致力于通過專業性、權威性、唯一性的新聞產品,宣傳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重點工作,為業界提供實踐參考,助力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為傳承“世界城市日”精神,面向全球展現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中國建設報社聯合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與多個行業領軍單位,將共同舉辦2021世界城市日之“2021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論壇”。
本次論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以“雙碳”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與綠色社區創建為主題,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城市更新和綠色社區創建等重點工作,以構建綠色發展生態、聚焦品質提升行動、致力未來美好人居為目標,搭建“政企研學媒”大平臺,邀請相關主管部門領導、重量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專業人士代表,通過主旨演講、高峰對話、平臺發布等環節,全方位探索城市轉型升級與綠色高質量發展方式,深入探討城市發展未來方向,推介我國城市更新、城市體檢、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和綠色社區創新典范與典型案例,為全球城市高質量發展匯聚智慧、貢獻力量。
主題演講環節從專家觀點、政府之聲、產業力量三個維度展現行業實踐智慧與研究成果。該環節將邀請行業權威專家及企業代表,通過主題演講,重點挖掘美好生活需求,宣傳綠色發展、人居環境提升等城市樣本與社區案例,充分展現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新成就。
高峰對話環節將對話政府領導與企業家,探討城市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城市品質提升與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研究“雙碳”目標下低碳生活與未來美好人居的實現方案。
平臺發布環節將由中國建設報社“做媒”,建“政、企、研、學、媒”合作平臺,聚行業精英,促各方合作共贏,就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輿論宣傳保障,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建設的力量”。
首次牽手星城長沙
為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宣傳工作,讓“世界城市日”煥發出新活力,中國建設報社緊密結合實際、創新形式,聯合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將共同主辦2021“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配套活動之一——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長株潭)城市更新論壇,邀請相關領導、行業專家以及國內企業代表等,深度研判城市高質量發展趨勢與路徑,探尋三市高質量發展的能量源泉和澎湃動力。
“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公園的休閑座椅上,市民愜意地舒展著雙腿,望著眼前的湖水。小路上,鮮花綻放、鳥兒歌唱、三五成群的市民散步聊天、悠閑自在……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放眼這座城市,蝶變的長沙市日益文明,更加宜居,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城市的飛速發展,回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來,長沙市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在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方面卓有成效,先后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城市體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全國試點城市。近五年來,長沙市共完成改造歷史文化街區14個、城中村27個、棚戶區1896.94萬平方米,連續3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此外,該市通過實施“六步工作法”,積極開展城市體檢,把脈問診城市病,堅持“無體檢不項目,無體檢不更新”,完善組織機制,統籌謀劃更新,編制規劃計劃,開具治病良方,分類實施更新,防止大拆大建、實施動態監測,評估更新成效,發布宜居指數,建設品質城市,探索出一條以城市體檢為基礎、以城市更新為路徑、以信息平臺為支撐的宜居樂業城市建設之路。
長沙市這座城市,既有看得見的“山水相間、精致繁華”,也有細微間的“智慧脈搏”和精細治理。以人民為中心,讓無數鮮活的個體在這里收獲幸福與溫暖。他們匯成一股洪流,為建設冒著熱騰騰“煙火氣”的幸福新長沙奔涌向前。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